----------------------- Page 101-----------------------
诺维也夫等已提交法庭审判。!暁·税?宅¨ ?追+蕞~新+漳?踕¢当时,全国正在讨论 “斯大林宪法”草案。电 台不断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苏联这样, “人民如此自由地生活”。 《消息报》还刊载了一篇题为《人身的不可侵犯性》的文章,文中指出法官 和检察官应该首先审理案件,然后实行逮捕;还提出允许辩护人出席预审的 问题。文中还提到了1679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布的 “人身保护法”。但是,还 没有对 “托—季联合中心”开庭审判,也就是说还没有判定被告有罪与否, 所有的报纸立即表达了劳动者的愤怒,要求把这些敌人毫不留情地消灭掉。 工人、集体农庄庄员、学者和文化界人士通过了种种决议,召开了党员大会 和党的积极分子大会,个人和集体纷纷致信中央,表示忠于斯大林并要求严 惩罪犯。既要人们相信社会主义的法制,又要人民无条件地拥护无视这一法 制的专制。当局的组织和舆论工具就是如此灌输这种双重的道德观念。而人 们呢,很少想到专制与民主法制是否对立。在人们的意识中,法律与永远正 确的 “政府”行为混为一体。
----------------------- Page 102-----------------------
4.莫洛托夫头上的阴影 8月15 日公布的起诉书列举了被阴谋集团定为谋害目标的中央领导人的 名字,他们是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柯秀尔、 波斯蒂舍夫和日丹诺夫。这个起诉书在苏联引起了一个不小的震动。~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因为人 们发现,在阴谋集团预定谋杀的目标中没有苏联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莫洛 托夫。很显然,这决不是起诉书的作者的疏忽。因为,无论是雅哥达、维辛 斯基,还是叶若夫,都没有这种 “疏忽”的权力和胆量。这是一种特意的安 排。而这意味着什么呢?人们不禁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阴谋集团不去 谋杀身居人民委员会主席要职的莫洛托夫呢?为什么他没有被作为谋害目标 列入起诉书中呢?无论前一个问题和后一个问题,都说明莫洛托夫头上笼罩 着浓重的阴影。 公开审判开庭以后,无论是被告的供词还是维辛斯基作为国家公诉人的 发言,在谈到预定要谋害的人的名单时,都没有提莫洛托夫的名字,这再一 次说明莫洛托夫的名字被漏掉并不是什么疏忽。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第一次公 开审判的总结发言中说:“对于所有像爱母亲一样全心全意爱祖国的人来说, 那些最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我们国家最天才和最勤奋的缔造者的名字,是最 亲切、贴心和珍贵的,这些人的名字就是:谢尔戈 ·奥尔忠尼启则,克利姆 ·伏 罗希罗夫,拉扎尔·莫伊谢也维奇·卡冈诺维奇,乌克兰布尔什维克的领袖 柯秀尔和波斯蒂舍夫,以及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日丹诺夫。” (14) 在当时的苏联,以上情况意味着莫洛托夫已不在被保护者之列。当时内务部 的高级官员,后来隐居美国的奥尔洛夫,在 《斯大林罪行秘史》一书中叙述 秘密审判的具体情节后说,是斯大林亲自将莫洛托夫的名字从被告的供词中 划去的。于是,雅哥达命令侦查员们以后不要再把莫洛托夫作为阴谋集团谋 害的对象,并在莫洛托夫外出度假期间对其实行秘密监视。当时,莫洛托夫 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不知作何感想。~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 莫洛托夫本是一个知识分子,1906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在当时的苏联 领导人中,他算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了。他虽然没有演说家和理论家的才能, 却勤勤恳恳,持成稳重。如果在一个好领袖手下工作,他会成为一个不错的 党政工作者。他是在斯大林时期发迹的。联共 (布)十一大之后,他和古比 雪夫进入了斯大林任总书记的书记处。他因无条件忠于总书记,兢兢业业地 工作和有条不紊地处理卷帙浩繁的公文的能力,得到斯大林的赏识。当然, 主要还是由于他后来紧跟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 哈林和李可夫,被斯大林重用,于 1928 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