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17-----------------------
第61 页。`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 (21)阿·米高扬:《第一次没有列宁》,载(苏)《星火》周刊,1987 年第50 期,第5 页。 (22) 《苏联共产党史》,莫斯科1962年版,第486 页。 (23)安东·安东诺夫—奥夫申柯: 《一个刽子手的官运》,载(苏) 《星》杂志,1988年第9期,第 100页。 (24) 《真理报》1964年2 月7 日。转引自 (苏)法律文献出版社《死 后平反者》第一卷,第39 页。 (25)盖·纳加耶夫: 《基洛夫传》,北京 1985年版,第457 页。 (26) 《一个刽子手的官运》,第100页。 (27)JI ·邵武勉:《个人迷信》,载《哲学百科辞典》,莫斯科1964 年版,第3 卷,第 116页。 (28) 《一个非目击者的观察》,罗伯特·康奎斯特与《莫斯科新闻》 周报记者的谈话,载 《莫斯科新闻》,1989年3 月26 日。 (29)《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下册,第1034—1035 页。 (30)莉季娅·沙图诺夫斯卡娅: 《克里姆林宫中的生活》,北京1989 年版,第83 页。 (31) 《布哈林政治传记》,第529 页。 (32)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第17—18页。 (33)罗怕特·康奎斯特: 《大恐怖》,纽约1968年英文版,第 51 页。
----------------------- Page 18-----------------------
----------------------- Page 19-----------------------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Page 20-----------------------
第一章嫁祸于入 这不是根据法律的审判,而是政治审判。`优?品,暁.说*罔! !追\罪\歆_章+洁\ ——加米涅夫
----------------------- Page 21-----------------------
1.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捕 1934年 12月16 日夜,列宁的战友和学生,列宁在世时的联共 (布)中 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突然被捕。 是不是发现了他们谋害基洛夫的材料呢?不是。 是不是凶手尼古拉耶夫交待出什么重大线索牵连到他们呢? 也不是。 那么,究竟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什么突然被捕?关于这一点,联共 (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叶若夫后来在1937年2~3 月党中央全会上作出了明 确的回答。他说,按照斯大林的提议,基洛夫被害一案的侦查工作,立即被 纳入到指控前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员犯下这一罪行的轨道。他引用了当时斯 大林对他说的话: “到季诺维也夫分子中寻找凶手吧。”①斯大林的指示和以后的工作暴 露出基洛夫事件的真正的政治意义。如果说基洛夫被害的根由还不能最终确 定,有待于苏联政府披露事件的真相的话,那么, 基洛夫事件至少是被利用 来达到既定的政治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消灭联共 (布)内的原 反对派。我们在前面已经列举过赫鲁晓夫等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谈到 的看法。他们说,似乎有人等待着基洛夫事件的发生,以便以此为借口,掀 起一场大规模的镇压党内原反对派的运动。这一政治目的不仅为后来举行的 莫斯科三次大审判的实践所证明,也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1934年 12月 被捕前后的政治现实所证明。!l^a/o′k.a.n·s/h*u+.`c+o!m_ 基洛夫事件发生的当月,联共 (布)中央委员会就明确指示各地党组织 和党员们要提高警惕,将隐藏在党内的前反对派分子揭发出来,将他们开除 出党并予以逮捕。原反对派这时被赋予近乎阶级敌人的政治含义。对他们的 斗争,对这些早被压垮、现在绝大多数老老实实为党工作的人的斗争,升格 为对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