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5-----------------------
关键的人犯,这种作法有掩盖真正的罪因之嫌。′d-u¨s_h,u′8/8..\c?o′m_可以说明这一点的,还 有法庭审讯尼古拉耶夫时对实物证据的轻蔑态度。对尼古拉耶夫住所进 行搜查时,得到了他的日记、上诉信件,其中记叙了他的不满和绝望、 领导人的不公正、家庭生活的困苦。在法庭上,尼古拉耶夫把这样的材 料说成是他掩盖真正意图,以使地下组织免遭打击的有意的举动。而且 法庭也认可了他这种说法。 60 年代初,由 B ·H ·波诺马寥夫主编的《苏共党史》教本和B ·H ·波 斯佩洛夫主编的多卷本的苏共党史,在叙述基洛夫事件时,也倾向于个 人报复事件的说法。他们说,杀害基洛夫是政治恐怖行动。当场被捕的 凶手对党及其领导人怀有仇恨。波诺马寥夫当时是苏共中央书记,波斯 佩洛夫当时是苏共中央附属的马列主义研究院院长。他们当然是熟悉档 案材料的人,因此他们的说法也值得重视。 除了个人作案的说法,就是集团作案的说法。集团作案的说法主要 有两种。一是斯大林当政时苏联政府的说法,即基洛夫是由前反对派首 领指使其阴谋组织直接杀害的。这一说法又有 1936年和 1938年前后两 种版本。1936年8 月莫斯科第一次公开审判时,法庭确定:季诺维也夫 和加米涅夫指使其阴谋集团成员直接杀害了基洛夫。,求\书\帮? ^冕/废_岳~黩¢详情下文即将叙 述。1938年3 月莫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时,主持了第一次审判的内务部 人民委员雅哥达被打成了 “右派—托洛茨基阴谋集团”的首领之一,于 是,基洛夫被杀害的过程加上了以布哈林、李可夫和叶努基泽为首的“右 派—托洛茨基中心”的共谋,他们指使雅哥达,通过列宁格勒内务局副 局长扎波罗热茨的具体组织,协助托—季恐怖组织杀害了基洛夫。在莫 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时,雅哥达交待说: “1934年夏,叶努基泽将右派—托洛茨基集团通过了杀害基洛夫的 决定一事通知了我,李可夫直接参加了这一决定的作出。我了解到,托 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恐怖团体正在进行着这一谋杀行动的具体准备 叶努基泽执意要求我不要给这一行动制造任何障碍。因此,我只好要求 列宁格勒内务局副局长扎波罗热茨不要阻碍针对基洛夫的恐怖行动的实 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扎波罗热茨向我报告说,内务部机构抓住了尼 古拉耶夫,搜出了他身上的手枪和活动路线图,而尼古拉耶夫被释放 了。”④ 雅哥达 1929年以后的私人秘书和同案犯Д·Д·布拉诺夫交待说: “雅哥达对我说,列宁格勒内务局的干部鲍里索夫参与了对谢·米·基 洛夫的杀害 扎波罗热茨根据雅哥达的指示作了这样的安排:使押送鲍 里索夫去斯莫尔尼宫的汽车发生了事故。·捖* - ′鰰~颤¨ .勉/费-阅,黩′在这次事故中鲍里索夫丧了 命。”⑤ 上述说法是斯大林政府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即使在当时也是经不起 分析和站不住脚的。首先,法庭没有任何证明原反对派领袖参与谋杀事 件的物证,而这样的物证在出事的当时是不难获取的。而口供是在内务 部的刑讯之下作出的。不但取得口供的非法方式可以证明口供的虚假 性,就是口供本身的内容也十分简单、牵强,没有说服力。凶手尼古拉 耶夫被灭口以前,只是简单地承认他属于季诺维也夫反对派领导下的阴 谋组织 “列宁格勒中心”,接受了杀害基洛夫的任务,口供中缺乏恐怖 行动组织过程的具体的和合情合理的情节。原反对派的领袖季诺维也夫
----------------------- Page 6-----------------------
和加米涅夫自 1932年秋就受到内务部的长期监视,从 1932年秋到 1936 年8 月被处决以前是在监狱和监外监视下度过的,不具备能够组织和领 导阴谋恐怖集团的条件。他们的口供也只是承认领导了对基洛夫的谋 杀,法庭和其他被告都没有提出任何能够作为证据的东西。而布哈林和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