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16章 八方聚力

第16章 八方聚力

敌人不会跟你讲情面!只有平时把训练场当战场,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 首次测试时,战士们在翻越三米高墙时频频失手,贵华润亲自示范,利用绳索和借力点快速登顶,看得众人目瞪口呆。一个月后,当守备营全员能在 10 分钟内完成全程障碍时,贵华润终于露出了笑容:“这才是能保卫兵工厂的尖兵!”

与此同时,八路军总部的求援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情报处通过地下交通线,在敌占区秘密联络技术人才。在太原城西的面馆里,地下党员老周借着送面的机会,将写有联络暗号的纸条塞进了原晋西机器厂钳工老张的袖管;在石家庄纺织厂宿舍,女情报员小李扮成卖花姑娘,与毕业于北洋工学院的材料学毕业生接上了头。

求援电报被加急转发至延安后,很快得到回应。边区政府发动各抗日根据地推荐技术人才,抗大、自然科学院筛选相关专业学员,准备奔赴黄崖洞。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随着工人和战士数量激增,后勤补给压力陡增。贵华润在巡视食堂时,发现战士们的饭菜里几乎见不到油水,学徒工柱子甚至因营养不良晕倒在机床旁。“必须建立自己的农场!” 他在厂务会上提出大胆设想,“但不能是传统的种地模式,咱们要搞循环农业。”

说干就干,兵工厂后山的荒地很快热闹起来。贵华润带着技术小组搭建起沼气池,将食堂厨余、牲畜粪便转化为燃气;利用山坡地势设计多层梯田,上层种玉米、中层栽蔬菜、下层养蘑菇;还在山谷间修建鱼塘,引入生活废水净化系统。更绝的是,他把兵工厂的冷却水余热利用起来,搭建起简易温室,即使在寒冬也能种出鲜嫩的青菜。

“贵工,这哪是农场,简首是座生态城!” 张厂长看着沼气池燃起的蓝色火焰,啧啧称奇。三个月后,农场实现了自给自足,不仅供应新鲜蔬菜和肉类,多余的农产品还能拿到集市上换取紧缺物资。贵华润甚至开发出用豆腐渣制作营养饼干的工艺,让战士们在行军时也能补充能量。

当天傍晚,贵华润带着几个技术骨干踏雪勘察后山。山坳处一片背风的谷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就这儿!向阳避风,离水源和兵工厂都近,正适合建养殖场。"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快速画下草图:"先挖排水渠,再砌猪圈、鸡舍,还要建个沼气池,把粪便变废为宝。"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二十多名工人和战士组成的施工队就开进了山谷。贵华润亲自指挥,先用石块砌起半人高的围墙,防止野兽侵扰。"注意墙角要加固!" 他一边往灰浆里掺碎瓷片增加强度,一边叮嘱道,"咱们的猪崽子可不能被狼叼走。"

建猪圈时,贵华润设计了双层结构:上层住猪,下层是倾斜的粪尿收集池。"这样既干净又省力。" 他拿着木棍比划," 粪便顺着斜坡首接流进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能用来做饭,剩下的沼渣还能当肥料。"老周蹲在池边挠头:" 可这沼气咋引到厨房?"贵华润笑着从兜里掏出一截竹筒:" 就用这个!把竹筒内壁涂上桐油防漏,再用棉线当导气管。"

鸡舍的建造更费心思。贵华润让人砍来粗细均匀的树枝,搭成离地半米高的多层栖架,底下铺设干稻草方便收集鸡粪。"每十只鸡配一个产蛋箱。" 他仔细检查着木箱的尺寸,"箱子里要垫上碎棉絮,母鸡才愿意下蛋。"

种苗引进是个难题。贵华润派采购员扮成商贩,从周边村庄收来二十头土猪崽、五十只芦花鸡。当满载牲畜的马车驶入山谷时,工人们像迎接宝贝似的围上来。贵华润特意交代饲养员:"猪崽要少吃多餐,鸡饲料里得掺点碾碎的鱼骨粉补钙。"

为了解决冬季青饲料不足的问题,贵华润在养殖场旁搭建了简易暖棚。他带着工人把兵工厂废弃的铁皮桶改装成暖气管,利用锅炉余热为暖棚供暖。"看!" 他指着刚发芽的苜蓿苗对张厂长说,"这样冬天也能让牲畜吃上鲜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