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16章 八方聚力

第16章 八方聚力

太行山的晨雾还未散尽,八路军总部的电报机便发出急促的 “嘀嗒” 声。`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情报处长老陈一把抓过译好的电文,上面 “产能不足、急需技术人才” 的字样刺得他眉头紧锁。二十分钟后,这份来自黄崖洞兵工厂的求援电报,己经摆在了彭总的办公桌上。

“立刻启动‘聚贤计划’!” 彭总拍案而起,目光扫过地图上标注的日军据点,“情报处全员出动,重点摸排太原、石家庄、唐山等地的日资兵工厂、钢铁厂。记住,技术工人、工程师,甚至懂机械维修的学徒,都是我们的目标!”

此时的黄崖洞兵工厂内,守备营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正进行着传统的队列和射击训练。贵华润抱着一摞图纸,眉头紧锁地观察着这一切。作为兵工厂技术核心,他深知,仅靠现有的训练模式,守备部队很难抵御日军的疯狂进攻。

“赵营长,我觉得咱们的训练得改改。” 贵华润找到守备营营长赵大刚,“现在的战术太死板,战士们在战场上很容易吃亏。”

赵大刚挠了挠头:“贵工,你有啥想法?尽管说!”

贵华润展开一张手绘的战术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我琢磨了一种新战术,叫‘三三制’。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各有明确分工。进攻时,一组负责突击,一组火力掩护,一组迂回包抄;防御时,各组交替掩护,形成交叉火力。这样既能减少伤亡,又能最大化发挥战斗力。”

赵大刚眼睛一亮:“这法子听着新鲜!可具体咋操作?”

“我来详细说说。” 贵华润蹲下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起示意图,“每个班 12 人,分成 3 个战斗小组。?j\i~n¢j^i?a`n,g`b~o`o/k,.\c!o+m¢第一组是突击组,由军事素质最好的战士组成,负责寻找敌人弱点,发起冲锋;第二组是火力组,配备机枪和掷弹筒,负责压制敌人;第三组是支援组,负责迂回穿插,配合突击组行动。”

“而且,” 贵华润继续解释,“小组与小组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被敌人集中火力打击。行动时呈三角阵型,互相支援,交替前进。这就像一个灵活的战斗单元,能根据战场形势随时调整。”

赵大刚连连点头:“好!就按你说的练!不过,贵工,咱们的武器装备也得跟上吧?”

“这个我己经考虑到了。” 贵华润翻开另一张图纸,“我准备调整生产线,优先生产适合这种战术的武器。步枪增加刺刀,便于近身肉搏;多制造手榴弹和掷弹筒,增强火力支援。”

当天下午,一场全新的实战化训练在兵工厂训练场展开。以三班为例,班长王强带领的三个小组呈三角阵型推进。第一组利用地形快速穿插,吸引敌人火力;第二组依托土堆架起机枪,压制敌方阵地;第三组则沿着侧翼迂回,寻找突破口。

贵华润手持望远镜观察,不时记录问题:“注意小组间距!太密集容易被一锅端,太分散又形不成合力!火力组要及时压制敌人,给突击组创造机会!”

训练结束后,贵华润组织复盘会。他在黑板上画出战术示意图,结合训练中的问题讲解:“三班在进攻时,火力组和突击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突击队员暴露在敌方火力下。记住,三三制的核心是灵活配合,每个小组都是棋局上的活子。_h.u?a′n¨x`i!a¢n¢g/j`i!.+c~o^m+”

为了让战士们更好地掌握战术,贵华润还设计了一套模拟实战的训练体系。他在训练场设置了多个 “敌情点”,要求各连按照三三制战术进行攻防演练。同时,他完善了班排连营的人员配置:每个班 12 人,3 个战斗小组;排级增设火力班,配备轻机枪;连级有加强排,配备重机枪和掷弹筒;营级设有炮兵排,装备自制的迫击炮。

“这套配置既能保证火力,又能灵活执行三三制战术。” 贵华润对赵大刚说,“而且,我准备编写一本《三三制战术训练手册》,把具体操作和实战案例都写进去,方便战士们学习。”

贵华润站在训练场边,望着战士们正在进行的传统训练科目,心中泛起忧虑:“现在的训练强度和实战脱节,战士们需要更贴近战场的磨砺。” 他连夜绘制图纸,结合地形设计出一套总长 400 米的障碍训练体系 —— 铁丝网、独木桥、壕沟、矮墙错落分布,还特意增设了模拟爆破、穿越火障等实战化环节。

“这哪是训练,简首是要命!” 二连长王铁蛋看着新落成的障碍场首咧嘴。但贵华润却异常严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