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之中,寂静无声。′q!u.k\a`n\s~h+u¨w?u′.+c,o^m*
良久,郑鸣俊劝说道:“大兄也不必过于忧虑,绪儿还小,未经过历练,心智还不成熟,看待问题还不够透彻。等其执掌扬威二镇后,心智磨砺一番,就能够很好的成为接班人了。”
郑泰叹了口气,道:“鸣俊,你看看绪儿的表现。前后不一,心性不稳,经受不住诱惑。他今年已经二十有三了,还是这样,怎能能够让人放心?
之前我认为藩主不会教导世子,世子性格软弱,性好渔猎,凭此弱点,不足以继承藩主大业。而今看来,仅教导儿子来看,我不如藩主多矣。”
厅中一阵沉默,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古往今来,对于后代的培养一直都是家族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继承人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家族的富贵。
明朝的皇室是最不会培养继承人的,从明太祖开始,到崇祯帝,明朝也就前两代皇帝接受过正规的皇室教育,剩下的不是中途上岗,就是半文盲,导致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当然,也有这些奇葩皇帝的出现,也有官僚士大夫的一个功绩,若不是他们故意扭曲歪解,明朝的皇帝不至于如此个性。,搜·搜-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明朝勋贵的培养更是断了传承,以至于一代不如一代。
“大兄,绪儿毕竟是听藩主的英雄事迹长大的,在此情况下,听到公然反对藩主之词,一时难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当初,我们听到太师的事迹是一样的。你不也是从小听太师的事迹,才会追随藩主抗清的吗?”郑鸣俊打破厅中沉默,从另一方面劝说道。
郑泰忆起往昔,叹口气道:“是啊,想当初我们兄弟二人听到太师的英雄事迹,私自驾船出海,追随太师,以期封妻荫子,博得富贵。若不是太师提携,你我兄弟二人还不知道在哪里打混呢,说不定早就死在大海之上,哪里会有封侯之赏,荣华富贵。
可惜啊,现在富贵是有了,太师却降清了。若太师不走那条路,在太师麾下,我们何至于养私兵以自保。
唉,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郑鸣俊道:“事随时移,变化万千。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能够保住富贵就已经很不易了。世上的事情,谁能够看的清,说的准呢,说不定十年后,绪儿的成就会比我们都高呢。”
郑泰哈哈一笑,指了指郑鸣俊,道:“鸣发就是会安慰人。,搜·搜-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确实如此。十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我们能够创下如此富贵,获得如此财富?只要我们军权在握,水师在握,谁也不敢轻视我等。”
郑鸣俊点点头,道:“扬威二镇若能够重新组建完成,我们的私兵也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补充完整,这军械的缺口还是很大的,大兄还是需要多注意一下。”
郑泰皱了皱眉头,右手食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桌面,“当当当”颇有节奏的敲击声传遍安静的大厅。
知道郑泰思考习惯的郑鸣俊端起茶碗轻轻的吹动着茶叶,品了两口极品的碧螺春。
这个时候的春茶是最香的,虽然产量很少,价值百金,但对于掌握海贸大权的郑家而言,这不过是日常的消遣之物而已。
郑家的奢靡不见其外,而在其内。
对于郑泰而言,一向羡慕江南豪族的奢靡生活,吃穿用度,皆跟其看齐。江南豪族的百年积累,竟然被郑泰区区十几年就赶上来了。这其中的钱财用度,皆出乎意料之外。
扬威二镇的建立虽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代价在郑泰看来是完全有必要的,乱世之中,军权最大。自己暗中养的私兵由暗转明,并扩充了一倍的人数,这军械确实难免不足。
战乱之中,军械是所有养兵之人最为关注的事情。当初,郑成功在攻打漳州之时,安排世子在厦门铸炮,成立军器局,都是为此考虑的。
军械是养兵的必不可少的支出,也是养兵的支出的较大的一部分。
郑泰养的私兵大约一万余人,虽有装备,但大多都是冷兵器,自己想要的火铳、火炮装备较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养私兵毕竟是要瞒着郑成功的,冷兵器好找,火器难寻。冷兵器打造门槛毕竟比较低,随便一个荒岛,再找几个铁匠师傅就可以进行初步的打造了。
火器不行,这门槛太高,不是随便就可以打造的,需要专门的人才,铸炮师傅一般都在伪清、郑成功那里,他们把这些看得比眼珠子还宝贵,等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