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萌芽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小镇那有些陈旧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上。/x·1·9?9-t^x′t+.+c,o_m¨初二的我,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的年纪,每天背着书包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生活看似平淡如水,却在不经意间,被一阵风悄然吹起了涟漪。
那是一堂语文课,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古诗词,那抑扬顿挫的声调,仿佛带着魔力,将诗中的意境徐徐展开在我们眼前。我听得入了迷,心底像是有一颗种子,被悄然种下,开始萌生出对诗歌朗诵的热爱。
放暑假了,我从学校的小天地一下子跳进了悠长又自在的假期时光里。偶然间,我在街边的宣传栏上看到了牡丹市教育局和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牡丹”杯诗歌朗诵比赛的海报。那海报上印着的话筒图案,还有那些充满诗意的宣传语,就像有一种无形的引力,让我挪不开眼。我站在那海报前,久久凝视,心里有个声音在不断回响:“我想去试试,我想去试试呀。”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先是有些惊讶,毕竟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大型的比赛。但看到我眼中那炽热的渴望,他们便笑着鼓励我:“想去就去吧,尽力就好,就当是一次锻炼啦。”
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我开始精心地准备起来。我翻遍了家里的诗集,从古代的《唐诗三百首》到现代的那些经典诗集,一首一首地挑选,想要找到最契合自己感觉的那首诗歌。最终,我选定了舒婷的《致橡树》,那诗里所蕴含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以及字里行间的深情与力量,让我一读就深深着迷。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早早地起床,跑到小镇外的那片小树林里练习朗诵。清晨的树林静谧极了,只有鸟儿的啾啾声和我朗诵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我反复揣摩着每一个字词的发音、语调,对着树林里的树木,想象它们就是我的听众,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诗歌里的情感。有时候,为了拿捏好一处停顿或是一处重音,我会反复练习十多遍,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s,w¨k~x¨s_w/.,c~o^m¨
第二节:登台
日子在紧张又充实的练习中飞快地流逝,很快就到了比赛的日子。我跟着父母来到了牡丹市,那繁华的都市和我生活的小镇有着天壤之别,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我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像是一个即将踏入未知世界探险的孩子。
比赛的现场设在了市广播电台的演播大厅,当我走进那宽敞又明亮的大厅时,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紧张感瞬间蔓延开来。现场已经坐满了参赛选手和他们的亲友团,舞台上灯光璀璨,那闪耀的聚光灯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我看到其他选手们一个个都穿着精致的服装,自信满满地交谈着,有的还在做着最后的练习,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怯生生的丑小鸭,站在一群白天鹅中间。
父母似乎看出了我的紧张,他们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别紧张,孩子,你就当是在树林里练习一样,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好啦。”在父母的鼓励下,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我抽到的号码比较靠后,于是便坐在台下,看着前面的选手们一个个登台表演。他们有的朗诵气势磅礴,如滔滔江水奔涌而来;有的则温婉细腻,像潺潺溪流润泽心田,每一个都表现得十分精彩,这让我的心里越发忐忑起来。
终于,轮到我上台了。我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蓝色的直筒裤,缓缓走上舞台,聚光灯打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像敲鼓一样。我站在话筒前,手心里全是汗,紧紧地握着话筒,微微闭了闭眼,脑海里浮现出那些在树林里练习的清晨,那些和诗歌相伴的日子。
当我缓缓睁开眼,开始朗诵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紧张的情绪渐渐消散,我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营造的那个世界里,我就是那棵橡树旁的木棉,诉说着自己的深情与坚守。我的声音在演播大厅里回荡,每一个字词都饱含着我的情感,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致橡树》。+d\u,a¢n`q.i-n-g\s·i_.~o?r!g·
台下的观众们都静静地聆听着,那一刻,整个大厅仿佛被一种静谧又深情的氛围所笼罩。朗诵结束后,台下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如雷鸣般,在我耳边回响,我知道,我成功了,我把自己心中的诗歌完整地呈现给了大家。
第三节:绽放
比赛结束后,我和父母在台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