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绝版恭亲王 > 第31章完结

第31章完结

在这封以外交部副部长(“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名义发出的信中,中国政府详细罗列了李泰国所犯的严重错误。.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在舰队指挥权这样的原则问题上,除了阿思本舰队的越位签约外,他还居然要求将中国各港口的轮船归其一人调度、将上海的“常胜军”(即华尔、戈登等人率领的外籍雇佣军,此前名为“洋枪队”)归其一人指挥。信中还指控李泰国缺乏职业操守,其既然在中国担任领导职务,“食中国之俸,即与中国属员无异,其职分亦与各省关道相等”,但在此次购置舰队回京后,却以其与英国公使级别相等为理由,不再给恭亲王呈送“请示报告”,而使用平行书信。大清本来给了他优厚的待遇,为他在勾栏胡同购买了居所,有100多间房,现在他居然嫌小,指名要换到肃王府去,或至少要将肃王府分给他一半。肃亲王可是世袭周替的“铁帽子王”,其坐落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王府关系到国家的脸面,此前法国就曾要求将此定为使馆,但被大清政府严拒,肃王府后来在义和团及八国联军动乱中成为战场被毁坏。/6?妖+墈\书~蛧′ ,勉^废_粤¢黩·李泰国要求,如果不给他肃王府,那就要把肃王府边上的詹事府衙门的房子腾给他。其实,李泰国指定的两处新住宅,都紧靠着英国使馆,幕后显然是英国想在北京扩大使馆区。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李泰国给中国自尊心造成的巨大伤害,不可宽恕。他所要求的权力,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可能交给一个外籍雇员。他甚至要求取消妨碍他染指海关税收的北洋和南洋大臣,要求一套皇亲国戚才能用的府第;他表现得与总理衙门大臣平起平坐,只有恭亲王才是上司;而在实际工作中,他总是不能及时拿出舰队的开支账目。”

野性

在恭亲王看来,李泰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人品上都有大问题。但接替李泰国的英国老乡赫德并不这样认为,他否认李泰国有任何侵夺中国军权的主观愿望,其问题仅仅在于其过于“英国化”的个性,忽视了中国国情,提出了过于激进的改革要求。赫德本人也认为“这种要求很可能推迟而不是加快有益的变革”,而以开明著称的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很明确地告诉赫德,中国需要改革,但改革需要时间,不能急躁。_x¢i\a·o_s/h_u/o?g*u.a′i`.!n~e`t\

比起祖国英国来,李泰国其实更熟悉中国。他的父亲李太郭是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长期在华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老李被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聘为翻译和顾问,此后投身外交界,出任英国驻广州的首任领事,后又转任驻厦门领事。老李在40岁那年(1845年)早逝,留下六个孩子,李夫人难以承受经济压力,只好将15岁的长子和13岁的次子李泰国送到中国,请德国传教士、同为璞鼎查顾问的郭士立代为抚养。

逆境中的李泰国十分勤奋,16岁那年便因地道的中文而被英国驻华使团聘请为翻译,成为“外交童工”。22岁时,李泰国出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此时,太平军已占南京,位于上海的江海关失控,英、法、美三国遂各派一名税务司“协助”清廷征集关税。李泰国成了英方代表。不久,法美两国相继退出,李泰国独揽大权,遂根据西方模式对海关大举整顿。他建章立制,废除“税额包干”的陋习,所有税款“尽收尽解”,点滴归公,并对腐败的海关官员和从事走私的外商船只进行严厉打击,成为双方的共同“敌人”。在李泰国主持下,已近停顿的江海关在战乱期间居然稳步发展,为清廷战时财政雪中送炭。铁腕的李泰国也因此得到恭亲王的赞赏,在全国海关实行统一管理的重大体制改革中,他被任命为全国总税务司,成为官阶最高、权力最大的外籍雇员。

然而,作为大清公务员,李泰国在最为关键的国家忠诚问题上面临尴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不顾利益冲突,担任了英方代表额尔金的翻译和顾问,参加天津条约谈判,并为英方起草了大部分条款。父子两代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担任同样角色,在大英帝国看来,自然是忠君报国的典范,而在恭亲王看来,李泰国多少有点“吃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