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后死于服 刑期间。加米涅夫的孙子维塔季克到 1951年 19岁时被流放,身体受损,于 34 岁时去世。 被告被执行判决时,许多党中央的领导人都在外地度假。斯大林在高加 索。莫斯科只留下了形式上的政权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法定人数,他们审 查赦免请求,但他们得到指示,即如果政治局没有相反的指示,一律将赦免 请求驳回。叶若夫留在莫斯科监视了各方面的情况,以保证公开审判顺利进 行。 季诺维也夫等人被枪决之后一星期,斯大林命令雅哥达从劳改营中选择 了50 名反对派积级分子予以枪决。同时,劳改营中政治犯的权利被取消。1937 年3 月这些权利又暂时恢复。但是几个月后又下达了大规模处决的命令。住 在沃尔库塔的大多数托洛茨基分子都送到莫斯科枪毙了。其中有托洛茨基的 小儿子谢尔盖·谢多夫。1938年3 月,在劳改营枪毙了索克拉特·格沃尔基 扬等20 多名原左翼反对派分子。以后这样的处决时有发生。 第一次莫斯科公开审判期间和审判后,由于中央的宣传和组织,全国出 现了一次大规模的镇压浪潮。镇压的目标是 “左翼”反对派的成员,他们现 在一律被称为托洛茨基分子,以及 “伪装”的和“暗藏”的托洛茨基分子及 托洛茨基分子的帮凶。报纸天天报道 “敌人”被揭露和镇压的情况。“暗藏 的托洛茨基分子”、 “托洛茨基分子的保护者”、“思想战线上的托洛茨基 分子”、 “托洛茨基在科学中的破坏活动”、“女作家谢列布里亚科娃的托 洛茨基沙龙”, “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人民委员部中托洛茨基的痕迹”等,诸 如此类的文章、报道随时可见,恐怖气氛弥漫全国。注释: ①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第2 卷,莫斯科 1961 年,第404 页。 ② 《真理报》1964年4 月3 日。 ③阿尔卡季 ·瓦克斯贝格:《维辛斯基何许人也?》,(苏)《文学报》.1988 年 1 月27 日。 ④奥·拉齐斯: 《转折》,载(苏)《旗帜》杂志1988年第6期。 ⑤亚历山大·奥尔洛夫: 《斯大林肃反秘史》,第71 页。 ⑥罗伯特·康奎斯特: 《大恐怖》,第109页。 ⑦ 《大恐怖》,第109页。 ⑧乔尔·卡迈克尔: 《斯大林的杰作》,纽约 1976年英文版,第 97 页。 ⑨ 《赫鲁晓夫回忆录》,第117页。⑩鲍里斯·列维茨基: 《恐怖统治 ——苏联秘密警察 (1917—1970)》,纽约1972年英文版,第 87 页。 (11) (12) 《大恐怖》,第110页。 (13) 《关于所谓“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 反苏联合中心”),第 89 页。 (14)《斯大林肃反秘史》,第171页。 (15) (16) 《斯大林肃反秘史》,第170、171页。 (16) 《斯大林肃反秘史》, 第55 页。 (18) 《大恐怖》,第114页。 (19)H ·米罗诺夫:《列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