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52-----------------------
派行为和恐怖手段进行了谴责,说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是党的历史上首先对 党采取两面派政策并对党组织采用恐怖手段的人,他们已经成为颠覆党和国 家政权的凶恶的敌人。¢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 “因此,对两面派分子不能仅是将其开除出党,还应 将他们逮捕和隔离起来,以防止他们破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01935 年:月 17 日,斯大林将这封信发给政治局委员,要求政治局当天进行讨论井 作出决定。1935年 1 月 18 日,这封信被政治局通过后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 发至全国各地党组织。这封发至全党的信的内容不止是号召人们揭露和镇压 季诺维也夫两面派分子,信中还要求人们提高警惕,动员一切力量击溃敌对 分子,深挖党和人民的敌人的反革命巢穴。它给人的印象好像国家又突然回 转到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那时党和人民面临着铲除政府和社会上的反 动势力和阶级敌人,消灭白匪叛乱的严峻任务。信中指示各地党组织要根除 机会主义的宽厚,把缺乏警惕性的表现斥之为右倾的表现。这封信虽然没有 明说,实际上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把阶级斗争作为全局性的问 题,把与阶级敌人的斗争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按照这样的政策 办事,其结果当然只会混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本来不是敌我矛盾 的问题,把本来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甚至只是党内斗争或思想和意见的分歧 上升为敌我矛盾,从而把阶级斗争扩大化。_x,s+h!a¨n+j~u-e^./c¢o/m!联共 (布)中央的信发出以后, 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惧怕机会主义和右倾的帽子,掀起了一股捕人 的浪潮。有几万名参加过反对派的人和可疑分子被抓了起来,首当其冲的是 前季诺维也夫派成员。抓人最甚的是列宁格勒。除了原白卫分子和反对派分 子外,大批沙俄时期的贵族及其家属也被赶出列宁格勒。后来在集中营里, 这一捕人浪潮被称为 “基洛大急流”。 按照斯大林的提议,党中央政治局通过征询委员意见的方式,于 1935 年:月26 日通过了下述决议: “关于季诺维也夫分子: (1)将列宁格勒的663名季诺维也夫分子流放3—4 年; (2)将身为前反对派成员的共计325 名党员调出列宁格勒,安排到其它 地区工作。” “塾1935年 1 2 月,列宁格勒的前季诺维也夫分子共被逮捕 843 入。对这些人进行侦讯时,斯大林和叶若夫有意地制造出一种说法,即 季诺维也夫分子和托洛茨基分子已经结成紧密的联盟,他们结成一体,对党 和政府的领导人实行恐怖行动,进行反革命活动。叶若夫立即根据这一思想, 写了一本小册子 《从派别活动到公开的反革命》。1935年5 月下日,叶若夫 致信斯大林说: “请您一定看一看我送的书稿。这是论述 ‘季诺维也夫帮’ 一书的第一章,我和您曾谈过这本书。请您指示。” “穆在这本书中,叶若 夫毫无根据他说, “季诺维也夫反革命匪帮最终 选择了恐怖手段作为自己 反对党和工人阶级的斗争武器”, “季诺维也夫一加米涅夫式的孟什维克 企图消灭革命的领导人,消灭斯大林同志”,他们准备 “同时谋杀基洛夫同 志和斯大林同志”③,尽管在审判 “莫斯科中心”时根本没有提到谋杀斯大 林的问题。′鸿¨特?晓-税`惘′ ~罪′薪_漳·结?埂¨新?快-这本书透露出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要把杀害基洛夫的责 任直接栽到季诺维也夫反对派身上,继续和扩大恐怖镇压行动。不仅如此, 叶若夫的书还肯定季诺维也夫分子与托洛茨基分子之间存在着组织上的联 系。他在书中写道: “整个这段时间,季诺维也夫分子与托洛茨基分子之间 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互相定期地通告活动情 况。毫无疑问,托洛茨基分子是知悉季诺维也夫的组织的恐怖活动的。不仅
----------------------- Page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