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中国古代,即便是赋予执政大臣以废立君主之权,如同西汉之霍光,那也是非常之罕见的最高等级信任了。/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所以这几句话刘备虽然说得很安详,但是恭听之人却大受震动。诸葛亮涕泣横流,连忙回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对李严宣布:李严以尚书令兼任中都护,全权处理一切军事事务,协助丞相辅佐少主。这又是一个令当事者感到有些意外的决定,不过李严不及细想,赶紧叩头如仪,并表示忠心。
把行政、军事两权分别交付给两位大臣之后,刘备又当场口述了一份给太子刘禅的遗诏,他缓缓说道: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指蜀汉官员射援)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我?的·书·城? ¨勉~肺-越?独,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作完这一切,已是满身虚汗,气息奄奄。从此之后,他即陷入昏迷状态,再没有清醒过来。
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癸巳,蜀汉皇帝刘备,在永安宫弃世长逝,终年六十三岁。
诸葛亮当即上言嗣君刘禅,发丧全国。数日后,诸葛亮偕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护送皇帝灵柩回成都。尚书令兼中都护李严,则留在永安镇守。当载运灵柩的专船在长江边解缆升帆之时,岸上和船上的人们都不禁大放悲声。这真是:曾怀席卷吴江志,岂料魂归蜀道难!
五月,刘备灵柩运抵成都,暂厝于皇宫之内。十七岁的太子刘禅,在丞相诸葛亮的主持之下,先在灵前举行仪式,袭位为帝;接着,给先帝奉上谥号。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照例要根据其一生行事特点给他定一个具有褒贬色彩的称号,这叫做“谥号”。.咸`鱼¢墈¢书,王- *追-嶵\欣/漳+洁?有的王侯大臣亦然。议定谥号时,有专书可资依据,此种专书即是《谥法》。《谥法》有云:“圣闻周达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又云:“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蜀汉臣僚一致认为:先帝明察秋毫,创业劳苦,最后终能继光汉业,建功安民,谥以“昭烈”二字最为恰当不过。于是,刘备便被追谥为“昭烈皇帝”,其亡妻甘夫人,亦随之被追谥为“昭烈皇后”。
但是,汉魏时期的皇帝死后,所享有的名号照例有两种,即庙号、谥号。谥号上面已经说了,再就庙号而言,开国皇帝照例称为某祖,其后的皇帝照例称为某宗;其确定的原则,就是所谓的“祖有功而宗有德”,意思是功勋卓著的开国皇帝称为“祖”,德行突出的后起皇帝称为“宗”。如东汉的刘秀,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他的儿子刘庄,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
刘备是蜀汉王朝的创立者,照例除了谥号之外,也应当有庙号。但是据《三国志·先主传》所载,他有谥号“昭烈”,却没有庙号。刘备未能享有庙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在他去世之时,还没有能够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以“祖有功”的原则来衡量,其功业尚有遗憾而未圆满。
蜀汉政权没有给刘备奉上庙号,但是后来却有人这样做了。据《晋书·刘渊载记》记载,十六国时期建立汉国政权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在其称王之时,宣称自己上承西汉、东汉、蜀汉三代汉王朝的统绪,不仅追尊蜀汉后主刘禅的谥号为“孝怀皇帝”,而且还确立自己的“三祖”,即高帝太祖刘邦、光武世祖刘秀,再加上蜀汉先主刘备。而刘渊给刘备所追加的庙号,据《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