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刘备:“常败”的英雄 > 第36章完结

第36章完结

还有一位便是诸葛亮的挚友徐元直。*3-y\e-w·u~./c_o-m¨徐庶,字元直,生于一个门户低下而宗族寡少的人家。此类人家当时习称为“单家”,单者,单薄孤单之意也。不料后来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时,见史书称“徐庶先名福,本单家子”,遂谓徐庶逃难时更名为“单福”,这就完全弄错,误“单”为姓了。徐庶少年时在家乡曾经胡闹过一阵,呼朋结党,杀人放火都有他。后来改邪归正,专精读书,同学诸生都不愿与之往来,唯有同郡石韬字广元者例外。中原群雄大战起,徐庶奉老母与石韬南下荆州,在此认识了诸葛亮。其后又来了孟建(字公威),诸位外来客遂结为好友。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石韬和孟建都不置可否,而徐庶则深以为然。

刘备之所以一访就把隆中卧龙访到了手,而没有去网罗那些虾兵蟹将,全靠徐庶和司马徽之大力推荐。

刘备在荆州开始访求贤才,徐庶这时经济拮据,难以供养老母,立即主动投到刘备麾下任幕僚。刘备相当器重徐庶,对他极尽优礼,每事必先咨访其意见。,2?0¢2!3!t*x·t,.+c/o?m¢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徐庶认定刘备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英略之主,比刘表要强过许多,于是有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的打算。徐庶明知挚友才干远胜于己,却毫不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会受影响,古贤之高风厚谊,岂不令后世之“窝里斗”行家们愧煞?一日,徐庶对刘备说道:“将军方建大业,求才若渴,仆之挚友诸葛孔明,有卧龙之称,将军是否愿意与之见面呢?”

对诸葛亮尚一无所知的刘备,随口答道:“那就烦君请他来吧。”

徐庶赶忙说道:“此人乃旷世奇才,只能去见他,不可能让他自来,将军应当亲自到他家拜访。”

刘备表面应允,心中却有几分怀疑:我到荆州多年,怎么就没有听说过此人?徐元直之言是否有夸张成分呢?适逢那两日刘备又准备去拜访襄阳耆宿司马徽,便把此事暂放一边了。

刘备求见司马徽,是想请这位老名士在分析时局、制定方针等方面,指点指点自己。`比~奇_中*蚊.旺^ ?庚/辛_罪·哙?在当时,对于时事政治一类的事情,有一个习语来表达,叫做“时务。”水镜先生听了刘备来意,捻须一笑,说道:“老朽乃儒生俗士,哪里识得什么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而此间之俊杰,自有卧龙、凤雏。”

一听到“卧龙”这两个字,刘备立刻想起徐庶所说一切,他明知而故问道:“卧龙、凤雏为谁?”

水镜先生悠然答曰:“诸葛孔明、庞士元是也。”

这下子刘备才知道诸葛亮确实是一个人物。当下刘备告辞了司马徽,回府备了一份厚礼,准备尽快去拜访诸葛亮。

次日清晨,刘备带了数名随从,出樊城,渡沔水,径往襄阳正西的隆中。这隆中位于一片浅山之中,山名隆中山,地乃因山得名。两个时辰不到,刘备一行进入隆中山,来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门前。刘备下马之后,先举目四顾一番,只见连岗起伏,嘉树葱茏,透露出无限灵秀之气,他不禁脱口赞道:“好一个隐居养志的所在!”

语声未毕,草庐内已出来一个束发童子。刘备一见,连忙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不料童子答说,诸葛先生外出访友,数日后方能归来。刘备大失所望,只得怏怏而回。

过了数日,刘备再度前往隆中。依然是那童子,依然是那两句回话,结果是刘备依然怏怏回转樊城。

性格坚韧无比的刘备,在以往的创业生涯中,百折尚且不挠,哪里在乎这两次闭门羹?过了数日,他不顾朔风骤起,瑞雪飘飘,第三次前往隆中访贤。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诸葛亮。

关于“三顾茅庐”的过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简略,只说“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也只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带过。究竟前两次诸葛亮是真的外出未归,还是托辞不见?这真情虽不得而知,但是,刘备的诚心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