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刘备:“常败”的英雄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这位勇士是谁?他就是后来孙吴的名将太史慈。\E,Z′暁.说\网· ¨首~发?

太史慈,字子义,乃青州东莱郡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人氏。其人身高七尺七寸,前面说过,当时一尺是现今的二十四厘米,七尺七寸就是一百八十五厘米。身材高大的他,猿臂善射,具有百步穿杨的真本事。但是,他不仅武艺高强,更可贵的是还有高尚的品格,坚守信义,一诺千金。

众所周知,这三国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那么当时的人靠什么竞争呢?两种东西:品格和智慧。品格是根本,智慧只是手段。我们看三国,讲三国,不能只看手段而忘了根本,更不能只讲手段而忘了根本,好像整个三国历史舞台,就只是一批老奸巨猾的家伙,在那里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完全是一幅丑恶不堪的黑暗历史场景。就连本来是具有人性光辉的事件,都要挖空心思吹毛求疵,想当然推测出其中的“恶劣动机”来。其实,你只要冷静看,细心看,全面看,深入看,往往能够从历史的点点滴滴具体表象下面,看到当时人性的光辉,这太史慈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8′1~k!s.w?.^c!o?m¢

当初太史慈在本郡的郡政府当办事员,因为在郡政府和州政府的政务纷争中,尽职尽力,受到州政府的仇恨,他为了避祸,就跨海避难到了辽东。孔融到任之后,得知他的事情,佩服他的为人,多次派人前往相邻的东莱郡,看望太史慈的老母,并送去不少生活物品。太史慈等风头过了之后,从辽东回来,他老妈说:“你不在的时候,孔长官多次派人来探望,全靠他送来的东西,我才渡过难关。他与我家非亲非故,对我却比亲友还好。现今他却陷入困境,你要赶紧前去为他效力!”

太史慈一听,立即日夜兼程,步行三百里,赶到西南的都昌县。他趁敌人的包围还没有完成,从缝隙当中进入城内,又自告奋勇,前往平原国求救。他骑一匹骏马,左右又各带一匹空马,出城用计麻痹敌人,快速冲出重围,射杀领头追赶的几名骑手后,换马不换人,硬是在两天之内,来到了六百里外刘备的官邸门前。

刘备早就对孔融倾慕不已,只是无缘结识,深以为憾。所以他一听说北海相孔融有专使紧急求见,也不顾夜静更深,立即披衣下床,接见来使。^0-0^小!税+罔* ¨无?错,内/容!

厅堂之上,明烛高烧。宾主刚刚施礼坐下,风尘仆仆的太史慈就急忙说明来意。刘备一听是求自己发兵以救围城之急,当时沉吟不语。他知道,不久前有大股黄巾军从冀州东去北海,其数在十万以上。如果自己要救孔融,发兵太少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被黄巾军全数歼灭,有去无回。然而发兵太多,自己也有难处,因为此时袁绍在冀州的广川(在今河北棗强县东)一战中,大胜公孙瓒的主力军,生擒公孙瓒委任的冀州刺史严纲。袁绍在冀州方向反攻得手后,势必要东进青州,而平原西距广川不过百余里,正是首当其冲之地。如果发兵过多,届时袁绍兵锋东向,自己的根据地就岌岌可危了。太史慈见刘备沉吟不决,便再度慷慨陈词道:“慈乃一介凡夫,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谊,只不过想到他是天下士大夫的楷模,所以决心替他分灾共患。现今孔北海坐守孤城,危在旦夕。他以为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而奋力支持,以生死寄托于君,望君慨然相救!”

刘备一听孔融这么看得起自己,不禁热血上涌。他知道,如再犹豫,连太史慈也会瞧不起自己,更不用说那些清流士大夫了。声名扫地,今后在政界和社交界还能混下去吗?于是,他正色敛容,回答道:“孔北海竟也知道世间有一个刘备么!”

当下刘备下令:遣关羽率精锐步兵二千五百人,赵云率铁甲骑兵五百人,火速驰援北海!刘备自己则和张飞领两千人守平原。太史慈见刘备如此仗义,在自身危难之时犹不吝以精锐主力救人急难,大为感动。再三致谢之后,太史慈便领着关、赵二将直奔北海而去。

七日之后,平原援军抵达都昌城郊。围城黄巾军缺乏严格训练,加之攻城半月不下,不免兵疲意沮。关、赵二员骁将率领三千步骑,如《孙子兵法》所言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黄巾军当然抵挡不住,纷纷退散。平原兵出不过一旬,北海之围遂解。

这边的孔融绝处逢生,那边的刘备却遇到了大麻烦。袁绍击退公孙瓒主力后,果然派偏师东侵平原国。刘备苦战数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