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47章 从技术突破到战略升级

第47章 从技术突破到战略升级

太行山的深秋裹挟着砂砾与寒霜,黄崖洞兵工厂的窑洞群在暮色中吞吐着暗红的火光。*欣/捖¢ \ ?榊/戦+ \已^发?布\最+新?蟑+結-

120 毫米迫击炮研发小组的窑洞里,煤油灯将周正明教授的白发染成铁锈色,他的手指反复摩挲着最新试射报告上扭曲的弹道曲线,羊皮袄肩头还沾着今早试验时迸溅的铁屑。

"第 137 次试射,连续发射 5 发后,膛线磨损导致精度下降 17%......" 陈启文博士的声音混着咳嗽,在潮湿的窑洞里回荡,"再这样下去,别说支援东北,连给民兵自卫队都拿不出合格的装备。"

烧杯里冷却的合金钢样本泛着黯淡的灰。三天前尝试添加钨元素改良材质的实验失败了,炉渣里还凝结着未熔尽的金属块。

角落里,年轻技术员小张突然打翻了装着图纸的木箱,泛黄的纸张散落一地,其中一张用铅笔勾画的水冷装置草图恰巧落在贵华润脚边。

这位穿越者捡起图纸,目光扫过众人憔悴的面容。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在现代,他曾参与过某型火炮的散热系统研发,那些精密的冷却管道设计此刻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我们需要水冷套。" 他的声音划破死寂,用木炭在岩壁上快速勾勒,"就像汽车发动机的循环系统,用管道将冷水引入炮管夹层,带走持续发射产生的热量。"

窑洞里顿时炸开了锅。老钳工老李拍着大腿:"道理是这个理,可上哪找能扛住高温和震动的水管?"

贵华润想起太原兵工厂仓库里那批缴获的紫铜板材,眼睛亮了:"紫铜导热性强,延展性好!" 他立即带着五名骨干连夜赶往太原,骡马在结冰的山道上打滑,他们就背着铜料徒步前行,寒风吹裂了手掌也浑然不觉。?x,w!q¢x^s,.!c,o`m\

回到黄崖洞的锻造车间,熔炉被烧得通红。贵华润亲自掌钳,老李抡起大锤,火星西溅中,紫铜板材逐渐被敲打成螺旋状的水管。

每道接缝处,他们都用银焊条细细焊接,再浸入水中测试密封性。当第一套水冷套制作完成时,陈启文发现管壁厚度误差仅 0.1 毫米 —— 这是用缴获的日军游标卡尺,配合手工反复打磨的成果。

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普通橡胶垫片在高温下迅速碳化,导致冷却水渗漏。贵华润带着化学组扎进原料库,尝试用松树树脂混合石棉、亚麻籽油。

经过 23 次配比试验,当第 24 版密封胶在 300℃高温下保持完整时,林淑华教授激动得打翻了装着试剂的陶罐。

最终测试在黎明时分展开。改良后的迫击炮被固定在靶场的钢架上,贵华润亲自操作发射装置。

第一发炮弹呼啸着命中三公里外的模拟碉堡,炮管表面腾起袅袅白雾;第五发、第十发...... 当连续发射 20 发后,测温仪显示炮管温度稳定在 118℃,而弹道偏差始终控制在 0.8% 以内。`第^一*看~书+枉~ ′哽+新!蕞·快¨

周正明颤抖着举起望远镜,看着最后一发炮弹精准摧毁移动靶标,突然捂住脸蹲了下去 ——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教授,在炮火中都未曾落泪,此刻却泣不成声。

捷报传到总部时,硼总正在啃硬得硌牙的玉米面窝头。他猛地站起,窝头掉在地上,溅起细小的尘土:

"立刻给我接黄崖洞!" 电话接通的瞬间,他的声音震得听筒嗡嗡作响:"贵华润!你们是给八路军装上了铁拳头!" 但笑容很快凝固,他对着参谋们厉声道:

"从现在起,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实施三级保密!图纸全部加密,信件一律检查,敢走漏半点风声,军法处置!"

产能调整的命令如惊雷般下达。贵华润站在兵工厂最高处的瞭望塔,展开两张巨大的生产计划表。

太原兵工厂的烟囱此刻正吐出浓烟,那里拥有相对完整的机床设备和熟练技工,"星火步枪要实现流水线生产,月产 12000 支!" 他用红笔重重标注,"火箭筒和飞雷炮的模具全部换成合金钢材质,产量提升 50%!"

而黄崖洞作为核心生产基地,窑洞里的火焰将彻夜不熄。

107 火箭炮生产线新增了两台从美国运来的冲压机,工人们分成3班倒,传送带昼夜运转,月产量从 30 门跃升至 100门。

高射机枪车间里,新安装的精密磨床正在雕琢枪管内的膛线,技术员们戴着放大镜检查每一道纹路,确保达到 "太行猎鹰" 的严苛标准。

最忙碌的当属 12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