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139章 香铺探秘

第139章 香铺探秘

顾砚之去查香料来处的第三日,苏若苕正在廊下逗鹦哥背打油诗,就见门房小跑着来报:"顾世子在外头,说有急事要见姑娘。+k\k^x′s?w~.-o/r?g\"

她手一抖,瓜子撒了半袖。

鹦哥倒先得了趣,扑棱着翅膀喊:"苏姑娘心慌!

苏姑娘心慌!"

"去去,再乱说话不给你喂松子。"苏若苕拍了拍衣襟,回头对小翠使个眼色。

等进了屋,就见顾砚之立在案前,玄色大氅还沾着晨露,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

"查到了?"她喉头发紧,指甲掐进掌心。

顾砚之展开纸页,是张褪色的货单,最末一行写着"香满楼"三个墨字,旁边盖着朱红印戳。"我调了侯府十年的采买记录,所有外送香料都经这铺子手。"他指腹蹭过印戳边缘,"昨儿派了两个暗卫守在铺子后巷,看见他们往苏府送过三次货——最近一次,是你母亲病发前七日。"

苏若苕的指尖抵在案上,指节泛白。

她想起昨日翻账册时,那行"送往苏府"的字迹突然在眼前晃,原来不是眼花,是命运在她心口捅了个洞,漏出二十年的风。

"我今日就去。"她突然抬头,眼底烧着团火,"装成给继母选香的模样,套套那老板娘的话。?j_w¢x*s?.^o¢r*g^"

顾砚之的眉峰立刻拧成结:"太冒险。"

"不冒险才查不出真话。"她扯了扯他的袖子,语气软下来,"你忘了?

我在庵堂时,连最抠门的香客都能哄得掏香火钱。"见他仍紧绷着下颌,又补一句,"小翠跟着呢,她藏了把剪子在袖里——上回还扎过偷银钱的小丫头。"

顾砚之到底松了口,临出门时往她手心里塞了块温热的桂花糕:"若有不对,咬碎嘴里的蜜饯,我在半里外的茶棚候着。"

香满楼坐落在朱雀街西头,朱漆门脸有些年头,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金漆匾,"香满楼"三个字被擦得发亮。

苏若苕刚跨进门,就被甜腻的香气裹了个满怀——沉水香混着龙涎,像团软乎乎的云。

柜台后坐着位穿靛青衫子的老妇人,发间别着支翡翠簪,正眯眼拨算盘。

听见动静抬头,眼角的笑纹堆成朵菊:"姑娘这时候来,可是要给府里主母选新香?"

"婆婆好眼力。"苏若苕摸了摸鬓角的绢花,装出小女儿的羞赧,"继母素日爱清淡的,我挑了好几家都不合适......"

"那可巧了!"老妇人放下算盘,起身从柜里捧出个描金匣子,"我们这儿新到的沉水安神香,最是清润。(a?零?点{??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_快a

当年侯府柳夫人最爱的就是这味,说是闻着像在观音庵里听经——"

"柳夫人?"苏若苕的声音陡然拔高,惊得柜上的铜铃叮当响。

老妇人倒没在意,只当是小丫头没听过贵人事:"就是定北侯府那位故去的夫人。

哎呦,那可是顶有福气的,当年常来我们这儿选香,还托我们往苏府送过几回呢。"

小翠适时递上帕子,苏若苕接过来按在唇上,遮住发抖的嘴角。

她想起母亲房里那本旧经,扉页上确实写着"观音庵赠",墨迹淡得像层雾。

原来柳夫人说的"听经",是母亲当年在庵堂时的旧交?

"婆婆可还记得,柳夫人最后一次来是什么时候?"她垂着眼拨弄帕角,装作漫不经心。

老妇人扶了扶老花镜,手指敲着柜台数:"承安五年春吧?

那回她还带着个小公子,穿月白衫子,不爱说话,就蹲在门槛儿上看蚂蚁。"

苏若苕的心跳漏了半拍。

承安五年,她刚满三岁,正是母亲病发前一年。

那穿月白衫子的小公子......该是阿砚哥哥。

她抬眼时正撞上顾砚之昨日塞的桂花糕包装纸,在袖中露出半角,像朵没开全的花。

"还有件趣事呢!"里间突然探出个小脑袋,是个十西五岁的学徒,系着油渍斑斑的围裙,"有回柳夫人和侯爷一道来的,两人站在那幅《松鹤图》底下说话,我端茶过去,听见侯爷说'病中的好友'......"他压低声音,"后来他们订了老大一批安神香,说是要给那位好友调养身子。"

苏若苕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病中的好友"——母亲病发前缠绵床榻三月,可不就是"病中"?

她望着老妇人手里的香盒,突然想起周大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