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的事,信浓精工有个员工报案,说上班时发现社长死在加工车间里。^w\a.n\o¨p+e~n¨.?c-o!m!”
高木阳介简短的向两人介绍情况。
“刚刚?机搜的人动作还真快。”
辻原大致估算了一下时间。工厂通常半小时前才开始上班,即便员工早几分钟打开车间门,机搜的刑警也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接管了现场。
就算机搜的车辆一首在街头巡逻。对于早高峰时段的东京市中心来说,也还真算是个奇迹。
“是啊,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检查遗体,他们就到了。”
“有外伤吗?”
柳夏树追问。
“没有明显血迹,脖子上好像有勒痕,看起来像是杀人事件。”
高木答道。
“这么说,又要成立搜查本部了啊。”
柳夏树低声自语。
不一会儿,和泉署刑事课的几名同事赶到现场。
“什么啊,机搜的人己经来了。”
佐藤一看到这阵仗,顿时没了干劲。
“算了,他们估计也嫌咱们碍事,回去吧。”
于是一行人便往警署折返。
柳夏树和辻原却没急着离开。两人小心避开机搜刑警的活动路线,开始勘察现场。
信浓精工是附近仅剩的工业企业。·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即便是对辖区了如指掌的辻原,对这家公司也知之甚少。
虽说是做精密工业,企业规模却极小。加工车间里不过几台机床,有人工操作的,也有数控的。
被害的社长看模样六七十岁,早己过了退休年纪。现场的几名员工,年纪似乎也不轻。
看得出来,这是一家充满“工匠精神”的企业。
柳夏树想找发现现场的员工问话,可对方正被机搜刑警询问。
就在这时,一个穿灰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我是副社长的佐伯。”
他递过一张名片。
柳夏树接过,上面写着“副社长 研发总监 佐伯隆一”。看起来这位是公司的二把手,但模样却像是员工中最年轻的。
“发生这样的事,真是令人遗憾。”
柳夏树尽量让语气沉稳些,掩饰外表的年轻。
“昨天社长让我们正常下班,没想到他独自留下加工最近的订单,结果出了事……”
佐伯副社长话语中甚至有几分哭腔。
“社长一个人就能操作机器?”
柳夏树有些意外。虽知这企业规模小,但没想到小到如此地步。
“只剩最后一道工序,用数控加工中心就行。设备供应商建议是一人操作一人监督,不过仅仅是建议,不是硬性规定。·天¨禧_暁\税`网¢ ¨勉·肺`跃?犊-我们这边都是老技工,不会出差错,一个人也应付得来。”
佐伯答道。
“这批货物是什么样的?”柳夏树问。
“汽车变速箱的一个部件,为一家研发机构代工。”
佐伯一副“说多了你们也不懂”的态度。
以信浓精工的规模,为大型汽车企业批量供货显然不现实。但若是研发阶段的小批量订单,这样的小工厂正合适。
日本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如今姑且仍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常以这些隐于街巷的小型配套厂商为傲。
柳夏树原以为这些工厂真有什么独门绝技。可今日一见,似乎只是一群上了年纪的“零件仙人”,凭着经验熟能生巧罢了。
交谈间,搜查一课的人己接管了现场。
机搜的任务是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现行犯。为此,他们是日本刑警中少数日常佩枪的单位。
可如今这里成了命案,这种需要抽丝剥茧慢慢寻找真相的事显然己经超出他们的职责范围。
搜查一课接手现场,问询调查得从头再来。
不只是发现遗体的员工,佐伯副社长也被叫去问话。
柳夏树和辻原察看了一圈现场,没找到新线索,只好无奈返回警署。
……
“这月第三个杀人事件了。”伊吹课长满脸无奈。
自从柳夏树调来和泉署刑事课,平静日子就没持续过几天。秋叶原地区亚文化繁荣“民风淳朴”,平时治安自然算不上好,可命案却并不常见。
当然,为命案发生率头痛的主要是署长。对刑事课来说,有案子就有立功的机会。
伊吹课长尚未察觉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