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年代的乡村,已足够资格与伯父们同桌饮酒。
身为长子长孙,他的地位本该无人能及。
为何偏要躲在厨房偷看包子,难道真是因为嘴馋?
若是嘴馋,那桌上的烧鸡与烤鸭岂不更诱人?
“来……来了!”
尽管心中忐忑,李守仁面上毫不退缩,硬着头皮迈进堂屋。
“坐,喝一杯。”
听闻七叔柔和的话语,李守仁几乎落泪。
他不怕二叔,也不惧三叔,甚至对爷爷和父亲都不畏惧,唯独忌惮这个仅比自己年长三四岁的七叔。
无奈,他是家中长孙,却远不及七叔受宠。
在李家人眼中,包括父母在内,七叔才是家族的核心,而他不过位列次席。
尤其在四年前,七叔突然发生变化。
不仅学业突飞猛进,行事也愈发沉稳。
李守仁觉得,有时七叔比父亲还要成熟可靠。
七叔觉醒后,李守仁的轻松日子也结束了。
从无忧无虑的快乐少年,瞬间变为每日读书挨打的苦命学生。
七叔自学的同时,还用棍棒督促侄辈努力,稍有懈怠便挥棍责罚。
作为李家的长子长孙,他更是七叔的重点关照对象,不仅要认真学,还要有显著进步。
短短时间,李守仁的成绩竟从班级垫底跃升至年级前十,不仅让全校震惊,还在七叔入中专的第二年,让他考上初中。
在这个时代,不是人人都能上初中的,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而录取率极低。
尤其在乡村,一所小学里只有两到三成的学生有机会升入初中已属难得。
有些地方甚至将小学分为初小与高小,成绩不佳者只能就读初小,无法继续深造至高小。
到了后来,许多学校仍被称为完小,即初小与高小合并之意。?j!i.n-g?w+u\x¢s-.^c′o′m/
李守仁小学时期成绩**,勉强考取高小已让家人惊喜不已,更别提还能继续读初中。
五十年代时,初中生已算得上是有文化的代表,即便考不上中专,他这样一名初中生在小王庄也算是佼佼者。
然而,考上初中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艰难旅程的开端。
每次小叔回来,李守仁都如经历了一场灾难。
仅靠考试成绩优秀还不够,还需经受住小叔的额外考核。
"守仁,别紧张,今天七叔不考你了,坐下,尝尝烤鸭的滋味。
"
得知免于测试,李守仁几乎喜极而泣:"谢谢七叔,谢谢七叔!嗯,这烤鸭太美味了!"
李守仁明白七叔是为了他好,无论挨打受骂,他对李卫国从未有过怨言。
然而,不怨恨并不代表不怕,七叔下手确实重。
更糟糕的是,每次受训后,父母也会加入惩罚行列。
未能让七叔满意,就该受到责罚。
今日七叔居然邀请他品尝烤鸭,李守仁感动得直咽口水。
早就听闻城里的烤鸭美味,如今竟真的尝到了,七叔真厉害,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成为像七叔那样的人!
"守仁,莫只顾吃肉,试试茅台的味道。
"
李卫国拿出的几瓶酒终究难逃被饮用的命运,因李有福担心被官方没收。
当时,普通百姓心中,茅台的地位远不及汾酒和西凤。
在李家人的期盼下,热腾腾的大肉包子终于出炉了!掀开蒸笼,一阵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围着灶台的人们忍不住深深吸气,宛如现代歌厅里的瘾君子。
尽管是农家出身,李家却很注重礼仪,蒸好的包子首先送了一笸箩给正在堂屋饮酒的男人,随后才是妇女和孩子享用。
三十多口人,一笼包子根本不够分,每人顶多吃上一两个。
若是城里用的小蒸笼,别说每人一个,恐怕连一半都供不上。
孩子们并不着急,一笼不够还有第二笼、第三笼……
七叔说,过年都没吃过够本的大肉包,今天非得吃到撑不可。
可惜啊,每人刚吃了两个,杨翠花就不让继续吃了。
开什么玩笑,这么好的大包子,哪能随便敞开吃?
吃不饱没关系,还有棒子面粥呢。
随便喝,肯定能喝到撑!
在北方农村待过的人知道,村里人做的大包子可真大,现在饭量小的人吃一个就够了。
每人两个大肉包下肚,对那些平时难得沾荤腥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