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白话秀云仙阁 >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窍入阁言情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窍入阁言情

老道早晨拿起香,参道神庐之后,子精子突然从神庐中出现,对他说:“你在观中的那个年轻人,是紫霞门弟子虚心子化身而来,你不要轻视他。他如果想走,就不能挽留;想停留,也无法如愿。上天下地,这段奇谈已经固定在此,不能改变。”说完,他进入神庐之中。

老道准备完斋食,敲门呼唤进餐。七窍起身,整理衣衫出去。用过斋餐后,他在观内徘徊,似乎有些不安的表情。老道看见了,问道:“先生脸上带着愁容,是有什么不快吗?难道是因为我观内简陋,饮食清淡,不符合您的口味吗?”七窍说:“观地幽深,如同仙府一般,斋餐干净清洁,美味可口,我已多次谢过了。我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寻找朋友尚未得见。”老道说:“公子既然想要寻找朋友,我观东侧有明堂宫。曾有子丹道人从昆仑而来,住在那里,四方学道之士以及寻求指点的人,络绎不绝地前来拜访。如果公子想要了解朋友的消息,可以请子丹老道出示往来客人的册子,或许可以知道他的所在,但也不一定。”七窍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好地方,我一定会前往一次。但我不熟悉前往的路,道长您能引导我吗?”老道说:“我观没有人,暂时会跟您一起前往。我会把观门锁好,然后引领您到三叉路口,让您看到明堂宫的地方,然后再回来也可以。”七窍说:“这真是麻烦道长了。”

临行时,老道问道:“公子这次去是打算长时间去呢,还是去一趟后再返回?”七窍说:“我会带着行李前往,如果能了解朋友的消息,就不会返回了。”老道说:“如果消息没有得到,也不妨在那里逗留一段时间,不妨再回到我观内久住。”七窍说:“这自然是会的。”于是,老道拿着杖子前行引领,七窍跟在后面,走出丛林,向东方前进。行至三叉路口,老道用手指指着说:“公子向中直走,前面的深林一带,就是明堂宫的山麓。从山麓左转,直接上山顶,就是明堂宫的首重。”七窍问:“这座山叫什么名字,是如此幽雅吗?”老道说:“俗称这座山为小昆仑山。因为它的山势险峻,与昆仑山相似。我不能陪同您前往,但希望公子的朋友就在那里,您去了就能见到他。”说完,他拿着杖子返回。七窍看着老道回去,独自一人,朝着深林走去。

总真童子正在空中观望四周,远远地看到七窍迈着大步朝明堂宫走去,急忙遮挡云彩,跌落到宫内,在客舍的墙上题写了四句话:“驱驰跋跋足尘封,方从西南又转东;寻友不逢心常念,随风飞

鸿寄信息。”后面写着“游山逸士三缄题”七个字,下面还写了一行小字:“明天下榻泥丸观。七窍贤兄若游至此,得见俚语,务必前来一聚。”写完后,他又乘云离开,从泥丸地界飞往远处。

此时,七窍已经来到明堂宫,见到了子丹子,随后参观了宫内外的景色。

绕到西廊,瞥见了一首诗句,遂问宫中的道童说:“尊贵的宫内兄弟,到泥丸观的路该怎么走?”道童说:“只有十里左右。”七窍问:“观在哪个方向?”道童答:“在西面。”七窍接着问道:“从贵宫下来后,还要往哪个方向走?”道童说:“向左边。”七窍详细询问了路径,心怀亲朋,离开了明堂宫,朝着泥丸观前进。

大约走了十多里,路口在望,一上一下,都朝西去。七窍不知前进的方向,于是在路边暂时停下,等待有行人经过再去询问。等待了很久,来了一位老人。

七窍起身行礼,询问道:“敢问老先生,去泥丸观的路是左边还是右边?”老人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表示他听不见。七窍便凑近老人耳边大声说:“这去泥丸观有左路和右路,哪一条是对的?”老人似乎有所反应,笑着回答:“你问我去宜都县吧,老朽未曾走过。”七窍又大声凑近老人耳边问:“泥丸观在哪里?”老人似乎听得清楚,回答说:“犁板田的地方到处都有,不止这个地方。”七窍见他似乎在嘲笑,难以理解,于是用泥弄成一小球,又用手指模拟一个观的形状示意给老人看。老人静静地看了良久,然后说:“你在问泥丸观吗?”七窍点了三次头。老人接着说:“你不知道去哪条路吗?”七窍又点了头。

老人说:“这样的话,向下走就是黄庭观,向上就是泥丸观。”七窍询问详细,行礼告别老人,从上面走去,终于到达了泥丸观。观内的东西两边都是厢房,西厢的墙上早被总真童子题上了诗句。七窍参观了一番后,走到了墙前,看着诗句,口中默读道:“一观游余一观遥,诗题壁上指征镳;君行莫谓天渊隔,急向前途折柳条。”后面还写着“三缄题”三个字。七窍读完后,暗自思考:“我寻找三缄已经数载,只见过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