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佬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佬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40章“楚王好细腰”

第40章“楚王好细腰”

而有力、实则不堪一击的小舟。

楚灵王舍我其谁的霸气更多体现在了其在外交事务的决策处理上。楚王非常喜欢召集诸侯来本国会盟,体现楚国大国地位,符合楚王本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一贯高调的行事风格。

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楚国遣使来到晋国,说楚国希望举行会盟,邀请晋国及其盟国前来相会。晋国对此一开始并不热衷,因为两国一是中原大国,一是南方大国,龙争虎斗是少不了的,因而晋国不想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

司马侯进谏晋平公,说“还是应当去参加会盟,楚灵王现在气焰正盛,行事鲁莽不计后果。上天之所以让他得意一时,或许就是想藉此让他招致怨恨。楚灵王如此德行,百姓自然也不会和他一条心,这样他即使想同我们争夺霸业也是有心无力了。”

晋平公不同意,说楚国正陷于内耗之中,况且晋国本身地势艰险,物产丰富。这样好的局面下,怎么能坐视楚国称雄?

司马侯答曰,不能趁他国落难而本国兴起就由此称霸,这样做会让自己陷于不义,十分危险。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文王宽厚仁慈,前者终为后者取代,可见欲成天下之人,德行十分重要。

晋侯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让人回复楚使说国君有事在身不能参加会盟,至于晋国的盟国,本身就已经臣服于楚,因此楚国大可以邀请这些国家而不必知会晋国。晋侯还答应了楚灵王联姻的请求。

楚灵王对于自己的会盟提议心中也没有底,于是请问郑国的子产,向他讨教诸侯国对会盟的反应。子产说晋国一定会允许其盟国前来参加,因为晋国国君昏庸无能,臣子各个中饱私囊,当了国家蛀虫,因此晋国没有大志。况且当年宋国弭兵之会上已有约定,晋国不可能冒着丧失信誉的危险违约。而晋国的那些盟国,一是惧怕楚国强大的军力,二是希望能与楚国修好,都会前来会盟的。不过,有四个国家可能缺席,它们是,曹、鲁、卫、邾四国。

会盟如期举行,如同子产所言,曹、邾二国自称国内发生祸事,鲁国假托祭祖,卫侯则言身体有恙,皆不至。大夫椒举私下里对楚灵王说此次会盟事关楚国霸业,切不可造次。并列举夏启的钧台之享;商汤的景亳之命;周武的孟津之会;齐桓的昭陵之会;晋文的践土之盟供楚灵王选择,灵王决定效仿齐桓公昭陵之会。

随后楚灵王问于左师和子产,两人分别献上礼仪六项以供楚灵王参考。在整个会盟期间,楚灵王让大夫椒举不离左右,以期椒举可以指正自己的于礼不当之处。但从头到尾椒举不发一言,楚灵王便问其故,椒举只得回答自己也不懂齐桓会盟时应当遵从的礼仪,楚国君臣之庸可见一斑。

在对待参加会盟的诸国使臣上,楚灵王表现得极不恰当。楚灵王耽于游猎,对于没有按时到达的宋国太子佐不闻不问,最后派了一个使者对太子佐说自己在祭祖,会把宋国的礼品献上。傲慢态度展露无遗。而相比于徐国国君,太子佐的遭遇甚至是幸运的。由于徐国国君是吴国后裔,楚灵王据此认为他怀有二心,竟然将他拘捕。

楚灵王的蛮横举动令他丧失人心。大夫椒举进谏,希望楚灵王可以以礼服人,并以夏桀会盟,有缗背叛;商纣会盟,东夷背叛;周幽会盟,戎狄背叛为先例,警示楚灵王,但楚灵王置若罔闻。子产面见左师,对楚灵王的行为十分鄙视,言楚灵王现出本性,骄纵难安,必将不寿。左师判定灵王不日将尽失人心,终将遭弃。

楚灵王会集诸侯,耀武扬威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大举进攻吴国,攻克了吴国城市朱方后,擒获了自齐国逃难至此的庆封,并把他的族人全部杀光。椒举再次劝阻灵王,让他不要轻易杀庆封,说只有完美无缺的人,才具有杀戮他人的资格。庆封在国内胡作非为,如何可能在这里服服帖帖地引颈就戮?倘若他散布对陛下不利的谣言就麻烦了,楚灵王不从。

楚灵王令庆封游街示众,让他边走边喊出自己的罪过。不料庆封大声呼喝出了楚灵王当年夺嫡篡位的暴行,并力劝诸侯不要与楚国结盟。楚灵王惊惧之下立斩庆封。

楚灵王继续着自己的恣意妄为,带领诸侯攻破赖国。赖国国君自缚双手、口含玉璧、肉袒抬棺,来到楚军帐下谢罪。楚灵王这次终于听取了椒举的建议,松绑、受璧、焚棺,以礼相待。随后把许国人迁入赖国境内,留下斗尾龟和公子弃疾筑城,自己返回国都去了。

不料同年七月,吴军进犯楚国边境,逼迫楚国分出人力物力加强守备,一时间楚十分被动。楚国自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在楚灵王四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